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”——在西安市第五医院金静和闫相斌数十年从医生涯里,他们牢记着特鲁多的这句名言,以一丝不苟的精神,全身心履行着作为医护人员的职责,用信心、耐心、精心和贴心,给无数患者带去福音,帮助他们摆脱病痛、走向健康。
(资料图片)
>>金静:精益求精,用心护佑“银发一族”健康和平安
“对工作努力不怠!对业务精益求精!对技术攀登高峰……”这是84岁的患者王奶奶赠给西安市第五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三病区(老年病科)金静主任感谢信上的几句话,老人以拳拳之心,表达了对金静主任和科室的感激之情。而这样的感谢信、表扬信,在心血管三病区(老年病科)随处可见。
王奶奶有20年的胸闷病史,尤其在新冠阳康后,发作性的心慌症状尤为加重。由于总是看不好,她慕名来到五院心血管三病区(老年病科)寻求帮助。针对她心慌气短胸闷的症状,金静主任带领团队为老人制定了营养心肌、活血化瘀、辅助睡眠等个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,同时,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。有时看到她因身体不适而情绪低落,金静就耐心疏导,陪她聊聊天,给老人以信心。经过10多天的精心治疗,老人症状消除了,精神也好了很多。出院后,王奶奶送来一封感谢信,深切地表达了对金静和科室医务人员医术的赞许,以及护理的感激之情。而金静却说,“患者的认可和赞许,是对我们的鼓励,我们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,用坚持不懈的努力,回馈这份满载的谢意。”
金静主要从事老年高血压、老年心力衰竭、心绞痛、心律失常等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,至今已有25个年头。针对老年内科常见病和复杂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,她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并有其独到的见解。
“老年病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是80岁以上的老人,而这些老人中,有90%以上是一体多病的高龄患者,对他们的不同需求,我们会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,如对老年危重症患者,会进行多学科会诊,充分和家属进行沟通,选择合适、有效的抢救方法,为老人减少痛苦”,金静说,对一体多病的老年急症患者建设急性病快速恢复病房,以缩短急性病老人的恢复时间;同时为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治愈好转率,采用中西并用、康疗结合、精准优化的治疗理念,包括老年人常患的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内分泌代谢疾病,以及老年人特有的老年综合征(便秘、老年营养不良、跌倒、慢性疼痛等)的诊治及照护,为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的诊治及运动康复保驾护航。她带领团队开展了针、药、康三位一体的核心技术,通过针灸、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以及老年综合评估,制定康复计划的实施,帮助患者缓解病痛,其舒适度明显提高,而临床满意度高达99.2%。
不光服务院内患者,金静还时常利用假期,带领团队深入社区为老年人进行用药指导,以及智力、营养状态筛查等,并对已出院老人进行家庭随访,从在医院对疾病急性期的治疗到在社区对疾病慢性期的随访,延续了对老年人躯体疾病治疗到对老年人社会心理康复治疗的理念。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25年来,金静以大医精诚之心,娴熟的医疗技能和温暖的服务,用心护佑着老年人的健康平安。
>>闫相斌:从骨科转战急诊120,岗位变但信念不变
初见闫相斌,他浑身湿透,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流向两颊。原来,西安大庆路刚发生了一起严重车祸,在接到120指挥中心发出的出诊指令后,他第一时间带领西安市第五医院急救站的同事赶赴事故现场。在现场,闫相斌和同事迅速为伤者止血包扎、建立静脉通路,吸氧,同时安抚着患者情绪,在救护车上,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变化,紧盯患者生命体征,救护车平稳快速将患者转至医院,闫相斌汗流浃背地推着伤者迅速进入抢救室。这种情况,对于急诊120人来说是常态,特殊的工作性质,要求每位医护必须做到快速反应,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,除了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要有共情患者的爱心和强大的心理素质。
闫相斌,西安市第五医院急救站负责人、关节外科门诊坐诊专家。回忆从医初衷,他说自幼身体不好,在家里一位医生亲戚的鼓励下,才学了医。“掌握医学知识,不仅对自己身体有益,更可以去帮助像我一样身体不好的人。从那时起,我就立志学医,治病救人。”
进入西安市第五医院后,闫相斌在骨科一干就是20多年。秉承着修己达人的思想、择善而行的理念,他不断精进医术,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,紧跟医疗行业发展,认真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,他把患者当朋友、当家人,而患者更是把他看作亲人。
“闫医生,还记得我们吗?10多年前我陪妈妈在咱们医院看病,当时是您一直给我妈治疗的。我妈妈说过,五院救过她,您救过她的命,在百年之后愿意将遗体捐给五院,为医院也为社会做最后一点贡献。”一位陕北的患者家属王女士给他打电话说。
原来,10多年前,王女士的母亲因类风湿性关节炎来到五院看病。来就诊时,双侧肘关节和膝关节均已严重变形,生活无法自理。在闫相斌医生的精心治疗与悉心照顾下,病情很快好转,还能在家里干点家务活了。为此,王女士一家人对闫相斌及其团队感激不尽。也正因如此,王女士的母亲才想以这种形式报答救治之恩。
“风湿病患者致残率很高,如果治疗不及时,会留下终身残疾。我能做的,就是让他们尽早接受规范治疗,尽可能减少患者的致残率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”闫相斌说。
正是他一心为患者的精神,使众多患者对他充满了信赖,在骨科,有的患者甚至断断续续跟着他治疗了20多年。2022年3月,随着医院筹建120急救站,他又转战急救“战场”——1分钟调度、2分钟出诊、心肺复苏、包扎固定、快速平稳转运……这几乎是他现在每天都要做的工作。
对急救工作而言,呼叫就是命令,时间就是生命。如今,急救站每月出诊300多次,一年3600余次,医疗0投诉。他和他的急救团队以坚持高标准、严要求为准则,抓技能,强学习,不断提高急救团队整体急救能力,时刻准备为急、危、重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。 华商报记者 吴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