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安徽省歙(she,第四声)县之歙,颇为难认,常被误读为翕,或分读为合羽欠。
【资料图】
2、正确读音同射,而在方言中音同歇。
3、歙县得名由来有两种说法,其中最早的说法即与歙浦有关。
4、后晋开运二年(945)刘昫所纂《旧唐书》卷44《地理志》“县南有歙浦,因为名”。
5、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乐史所纂《太平寰宇记》载:“有水口名曰歙浦,或云歙者翕也,谓山水翕聚也”。
6、南宋淳熙二年(1175)罗愿(1136~1184)所纂《新安志·方舆纪要》载:“歙南有歙浦,因以得名”。
7、清代歙县潭渡黄崇惺所纂《徽州府志辨证》:“汉人多名歙者,如王歙、来歙之属。
8、古‘歙’字多用为‘翕’,如‘翕翕訾訾’亦作‘歙歙’,‘翕侯赵信’亦作‘歙侯’,不可胜举。
9、歙之名县,亦作民众翕集之义,非用其本义也。
10、《说文》‘欠’部有‘歙’字,‘邑’部又有‘□’字,云地名而不言何地。
11、吾意此即汉人所制‘歙’县之字,如傅介子改‘楼兰’为‘鄯善’,为刻印章,‘鄯’字前此未有,亦介子所制也。
12、”很显然,先有歙浦,后有歙县,歙浦之名早于歙县。
13、可以这样认为,歙浦之歙因“山水翕聚”而名,歙县之歙因歙浦而来,辄《太平寰宇记》“或云”略显失当,故罗愿《新安志》未采用“或云”之说,而黄崇惺说存疑待考。
14、“歙”字由翕、欠二字构成,其中“翕”字由均含聚集之义的合、羽构成,也从侧面反映歙县“七山一水一分田,一分道路和庄园”的地理特征;“欠”字说明此处风景绝佳,不欠山水。
15、注:□为翕字加右耳旁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